【位置面積】馬尾區位于東經119 ° 37 ′ ,北緯25 ° 29 ′ 。地處福州市東南部,閩江下游北岸,距閩江口17海里。東瀕閩江,西與晉安區接壤,南與倉山區、長樂區隔江相望,東北毗鄰連江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土地面積26435.48公頃,海域面積約44平方千米。其中濕地為2061.9公頃,耕地939.5公頃,種植園用地806.3公頃,林地14771.73公頃,草地221.62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3654.76公頃,交通運輸用地1011.59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2547.58公頃,其他土地420.5公頃。 [查看詳情]
馬尾區位于福州市東南部,距市區約20公里,與臺灣馬祖一水之隔,地處閩江下游北岸,是中外聞名的貿易港口、著名的僑鄉、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中國近代航空事業的發源地、中法海戰的古戰場。馬尾區面積275.58平方公里,轄羅星街道、馬尾鎮、亭江鎮和瑯岐鎮,設12個社區62個村委會。2020年全區常住人口29.1萬人。馬尾素有“千年古港、百年船政”之稱。文化旅游資源豐富,人文底蘊深厚,名勝古跡極多,世界唯一的船政建筑群、最早被國際公認的航海塔、中國最古老的車...
查看詳情本報記者 王曉霞 “這是一樓主題浮雕墻銅雕小樣,上面的人物栩栩如生。二樓和三樓展廳格局和展陳已現雛形……”12月5日,在中國船政文化城造船廠片區一期修復后的綜合倉庫內,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正在加快建設的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新館。這一建設場景就是船政文化城整體建設的重要一筆。船政作為申遺潛力項目,馬尾正火力全開,開展修繕保護和開發工作。 在11月底召開的全市推進申遺工作與鄉村振興“古厝保護”現場工作會上,確定了福建船政文化史跡申遺將聚焦“福建船政是中國自主引入西方先進技術且成功轉化的突出案例”這一總脈絡。 一部船政史就是半部中國近代史。155年前,船政在福州馬尾誕生,轟轟烈烈地開展了建船廠、造兵艦、制飛機、辦學堂、引人才、興海軍等一系列富國強兵活動。馬尾成為近代海軍搖籃和近代工業發祥地,培養出嚴復、薩鎮冰、詹天佑、鄧世昌等近現代名人,他們活躍在中國近代軍事、文化、科技、外交、經濟和交通等領域。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使船政成為申遺“潛力股”。 福建船政是近代中西方平等合作的典范成果,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同時具備國際話語屬性。 從馬尾,中國邁出了建立近代海軍的第一步、開辦了中國第一所科技??茖W校(船政學堂)、設計建造了亞洲第一艘鋼甲艦、創制了亞洲國家自主研發的第一座大型蒸汽機,創造出眾多舉世矚目的“第一”和“唯一”。 為推進福建船政申遺,馬尾強化組織架構,建立了政府主導的文物保護和修繕,產業推動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總機制,先后投入20多億元完成船政古街、船政格致園、船政官街等5個區域以及國保福建船政建筑、昭忠祠、省保馬限山近代建筑群、協臺衙門、鐵脅廠等文物的修繕保護。 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原則,夯實史跡基礎,守住一批古建筑,馬尾對于目前保存完好的以及修繕完畢的船政遺跡,最大程度保證史跡的原真性。對于保存情況并不完好的遺跡,按照“修舊還舊”的原則,最大程度還原其歷史風貌。 以“一心、一軸、一帶、五片”的“城”概念,馬尾保護提升福建船政歷史文化遺跡?!耙恍摹睘榇v史保護核心區,結合現有船廠區內船政文保單位、歷史遺跡和非物質文化等共同打造船政歷史保護核心區?!耙惠S”是主要功能游覽軸,區內中部有機串聯各功能片的主要游覽軸?!耙粠А睘闉I江功能景觀帶,結合閩江岸線的游憩休閑、購物餐飲、住宿度假、船政歷史展示等形成濱江功能景觀帶?!拔迤蹦斯俳制瑓^、船廠舊址片區、馬限山片區、舊港區片區、羅星塔片區。
查看詳情“我希望非遺是可以傳下去的,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我們的版畫就具有這樣的特點?!弊哌M檀老師的版畫工作室,你會被這里一幅幅極具藝術感染力的作品吸引。 檀俊灶,馬尾區非遺項目版畫傳承人,致力于版畫技藝的發掘保護和繼續傳承。很多人知道檀老師是從學生作品獲國家級二等獎開始的。近兩年,檀俊灶帶出了多位獲得省市乃至國家級美術獎項的學生,受到更多的關注,隨著關注度的提升,版畫這一傳統藝術形式也被更多人看見。 版畫是一門古老的藝術,中國的木質版畫已有上千年歷史,在農業社會,因其材料易得,復制方便,應用廣泛。在現在的一些閩南地區,一年一度的祭灶定是要用那一方祖傳的老版印制出來才夠虔誠?!爱斘覀內ふ液蛯W習的時候發現,灶王爺的版現在還在用,但是版畫卻沒有傳人了。老版的持有者只能每年拿出來復制幾十份,但無法更新?!碧纯≡罡嬖V記者,這些老版已經磨損得很薄了。面對這樣的境況,檀俊灶很是痛心。 版畫是視覺藝術的一個重要門類。廣義的版畫可以包括在印刷工業化以前所印制的圖形普遍具有版畫性質。在工業社會的背景下,版畫日漸式微。工業印刷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但沒有手工雕琢的氣質和藝術靈性?!鞍娈嬤@個東西很有意思,它是畫,但可復制,它是雕刻,但又不同于雕刻,它利用一切的紋理,充滿靈性,也更變化多端?!笔畮啄昵?,還是亭江東街小學的一名教師的檀俊灶拾起了這門古老的藝術,在校園里推廣版畫技藝。 檀俊灶畢業于廈門大學油畫專業,一開始,他對于版畫也是一知半解,有的只是興趣和一腔熱忱。他一邊自己拜訪名師,鉆研學習,一邊教授學生。不到幾年,東街小學的版畫美術興趣班受到了區教育局的重視,學生作品還多次參與市級展覽。 時光流轉,檀俊灶走出了校園,到現在又回到了校園。馬尾第三實驗幼兒園聯合檀俊灶成立了版畫特色工作室,將版畫內容融入到幼兒教育教學中。幼兒園布置了版畫專用教室,購置了版畫專用設備,每周,檀老師都會 到幼兒園和小朋友們一起創作版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第三實驗幼兒園也將版畫技法、概念運用在孩子們的美育中,比如他們采來新鮮的花朵和樹葉,通過敲擊獲得植物本身的色彩和形狀,組合不同的樹葉和花朵圖樣,就成了一幅幅美術作品。馬尾區文化館和和平中心小學也開設了版畫公益課程。 而檀老師自己也開設了版畫工作室,自己創作版畫作品,通過參展等方式推廣版畫?,F在檀俊灶已經有幾十名學生獲獎,他自己的兒子、侄兒、侄女也也跟著他學起了版畫。今年,馬尾區文化館將檀俊灶和他的版畫列入區級非遺項目 。 “制作版畫的過程很解壓,我很喜歡來?!币晃粚W生說。拿起雕刻刀,一刀一刀的切削出設計的紋理,一幅作品需要一整周甚至更長的時間來慢慢地雕琢。如果是彩色的作品 還需要制作好幾塊板才能完成。制作完成后,作品就擁有了可復制性。 “現在我們在考慮手工版畫除了美術學習、創作之外的功能,讓藝術融入于生活中?!碧纯≡钫f,“我們正在和幾位福州脫胎漆器的藝術家一起探討版畫技藝在脫胎漆器生產中應用 的可行性。讓版畫的可復制性在脫胎漆器工藝中得到發揮,或能降低脫胎漆器的成本壁壘,讓脫胎漆器走進千家萬戶。同時也將兩種非遺工藝進一步的傳承和發揚?!?
查看詳情1849年的一個夏夜,湘江之畔停泊著的小船之上,兩名“睜眼看世界”的晚清知識分子,暢談了一夜,從國計民生到經世致用,從海防之策再到修船造艦,猶如兩代知識分子的衣缽傳承。這一席話,在其中一人臣心中留下了深刻記憶,孕育出他“懷之三年”的抱負。 這幅場景,就是著名的林則徐、左宗棠湘江夜話。在此之后,左宗棠在太平天國戰爭的戰場上崛起,依靠軍功,由一介書生成長為封疆大吏,在平定江南地區的太平天國殘部后,左宗棠的思緒重新回到自強這一命題。結識了在浙江寧波任職的法國人日意格和德克碑,同時也在寧波認識到了近代蒸汽軍艦的實力,并且自己也身處閩浙總督的職位。他明了,“懷之三年”的計劃是時候付諸實際了。 經過一系列籌劃,在福州的馬江之畔,為人熟知的近代事業于1866年夏季悄然準備落筆著墨,最終通過當年6月25日左宗棠上呈清廷的《試造輪船,先陳大概情形折》和盤托出。 這份標志著船政事業開始的奏折,儼如一篇十九世紀中國人的“海權論”。 左宗棠先從權、利兩方面解釋為何需要自制輪船,“自海上用兵以來,泰西各國火輪、兵船直達天津、藩籬竟成虛設,星馳飚舉,無足當之”;再者左宗棠示意自兩次鴉片戰爭以來,“洋船載北或行銷各口……價本愈增”,使得外國的商品及航運業逐漸侵蝕中國傳統經濟市場秩序。而中國航運業卻無法“減價以敵洋商”,他遂決定解決“江浙海運無船之慮,漕政益難措手”的難題,解決此阻礙的最優方案莫過于“設局急造輪船”。 左宗棠認為:“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師;欲整理水師,非設局監造不可”??梢娝某踔允窍胍鰪妵液7篮褪栈劁钸\之利,而完成這個目標的必要條件就是擁有一支近代化艦隊,故左宗棠建設船政的第一宗旨并不僅僅在于造船,而是通過造船組建一支蒸汽輪船艦,以“遙衛津、沽”。 對于船政的經費運營續航,左宗棠想到可在船成之后,“不妨裝載商貨,藉以捕盜而護商”,試想讓船政輪船兵商兩用,但實際情況卻沒有想象的樂觀。對于世界時事有所關注的左宗棠也在奏折中提起了“東洋日本開始購輪船,拆視仿造未成。近乃遣人赴英吉利……為仿制輪船張本。不數年后,東洋輪船亦必有成”,暗示東瀛一小國尚且積極學造艦船,日后學成必成大患,不可有輕視之心,需要將造船建成海軍的計劃付諸實踐,以衛寰宇。 從這記敘著船政創始內容的奏折里,可知左宗棠想通過設局組建成一支近代艦隊的初衷,改變與西方海洋國家,甚至與日本比肩的“彼此同以大海為利,彼有所挾,我獨無之”海防局面,向自己的君主勾勒船政成功的美好愿景:“輪船成,則漕政興、軍政舉、商民之圍紓,海關之稅旺?!? 為了實現組成國家第一支自建海軍的目的不被旁落,左宗棠也竭力踐行了自己“疆臣誼在體國奉公”的愛國情懷。在初創船政后到調任西北的間隙中,尋找到了合適的接班人——林則徐的外甥、女婿,前江西巡撫沈葆楨,完成了與又一代知識分子的衣缽相傳。沈葆楨為政干練,在其實心實力的管理下,船政依循著創始方案不斷發展前行,最終在1874年獲得圓滿成功。東亞最大的造船工業基地、中國第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中國第一所海軍大學、中國第一所工程師大學、中國第一所職業技術學校都因此而誕生,馬尾乃至福州于是有了中國近代海軍搖籃的光環。 左宗棠的角色更像是一個晚清政府委托的近代事業代理人,由他推薦人才幫助清政府管理船政,左宗棠所行“中華發軔之始”之事業,已然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工業遺存,現如今它們依然屹立在馬江之畔,無聲地傳頌著船政精神,延續著船政的百年薪火,歷經155年而長盛。
查看詳情船政早期檔案中,浙江寧波是一個經常出現的熱詞。船政洋員正監督日意格曾任寧波海關稅務司,副監督德克碑曾在寧波指揮中法合作的常捷軍作戰,船政提調委員胡雪巖曾在寧波活動,船政早期著名的艦長貝錦泉是寧波人,船政艦隊很多軍艦的艦員、水兵主要是寧波人,船政早期招募的工人中專門有一類來自寧波地區的寧匠…… 凡此種種,都顯示了這座城市和船政存在著特殊的關聯。追溯起來,寧波和船政的淵源,都源自于一家湮沒于歷史之中,鮮為人知的法國海軍造船廠。 寧波是浙江省的重要通海城市,近代和福州一樣都成為中國沿海重要的通商口岸,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寧波設立了浙海關(洋關),法國海軍軍官日意格擔任稅務司,法國海軍駐扎遠東的中國、日本海支隊也以寧波作為重要的駐泊港,法國勢力在寧波占據了優勢。 1861年,因為受到太平軍攻勢的威脅,經浙江和寧波的官紳推動,法國海軍支隊在華組建了中法混合部隊——常捷軍,由稅務司日意格等領導,主要負責防御寧波城,乃至配合清軍在浙江各地與太平軍作戰。 浙江省內河網縱橫,甬江穿城而過的寧波一帶更是如此,加強水上武裝力量,對于配合陸上作戰有著格外重要的意義。當時常捷軍和法國海軍中國、日本海支隊都缺乏可以深入內河的艦船,為此,法國海軍部萌生了向中國布署淺水炮艦的設想。由于淺水炮艦難以遠距離從歐洲航海到中國,法國海軍于是計劃直接到中國就地建造一批炮艦。 1861年,25歲的法國海軍工程師維爾尼提交了用于中國的淺水炮艇設計方案,海軍部審核通過后,命令維爾尼到中國組建工地,于2年時間內完成4艘該型軍艦的建造。1862年10月20日,維爾尼由法國啟程,12月20日抵達上海,旋即奉命前往浙江寧波考察設廠。在日意格的督導、協助下,維爾尼在寧波甬江畔選址,設立了一座類似于外派工地的法國海軍寧波造船廠,從周邊地區招募中國工匠,購置造船所需的材料,由維爾尼指導進行造船。 維爾尼設計的淺水炮艇,一定程度參考了法國海軍在克里米亞戰爭時期建造裝備的“粉末”級,排水量253噸,為平甲板船型,木質艦體,3桅桿、單煙囪,帶有帆裝,艦上裝備160毫米口徑主炮1門,120毫米口徑副炮2門,火力較強。比較奇特的是,4艘炮艇所需的動力設備來自于“粉末”級炮艇,克里米亞戰爭結束后,“粉末”級炮艇處于無用的地位,法國海軍遂將其中的“粉末”等4艘拆解,將蒸汽機、鍋爐運到寧波,裝配給新炮艇使用。 同型4艘炮艇在1863年陸續開工,當年10月31日首制艇在甬江下水,12月1日完工。其余3艘在1864年全部完成。4艘炮艇的艇名,取自與太平軍作戰中犧牲的常捷軍法國軍官的名字,分別命名為“格尼”“卜爾玳”“勒伯勒東”“達耳地?!?,在法國海軍稱為“格尼”級,建成后全部交付常捷軍使用,由常捷軍軍官德克碑指揮,用于防衛寧波,在浙江境內與太平軍作戰,同時兼顧中國近海的巡防。 在法國海軍寧波造船廠誕生的這4艘炮艇,是近代中國土地上建造的第一批蒸汽動力軍艦。寧波造船廠的生動事例顯示,只要加以恰當的教導、訓練,中國的工人可以學會蒸汽動力軍艦的制造技術。1866年左宗棠上奏申請創建船政時,說自己的計劃醞釀了三年,從時間上推算,三年之前恰巧就是法國海軍寧波船廠開始建造4艘炮艇的1863年。寧波造船廠的情況,顯然給當時正駐節在浙江杭州的左宗棠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4艘炮艦建成后,寧波造船廠便完成了其使命,不久之后太平天國敗亡,常捷軍也完成了其使命。1864年的夏天,日意格和艦隊統領德克碑到杭州拜訪閩浙總督左宗棠,想要將寧波船廠轉讓給中國,對此,左宗棠起初表現了濃厚的興趣,但當得知寧波船廠并沒有建造蒸汽機、鍋爐的能力時,左宗棠毫不猶豫地回絕了這個提議。隨后不久,日意格、德克碑再度拜訪左宗棠,提出他們可以幫助中國專門建設功能齊備的造船廠,一條可以全面引進歐洲技術的橋梁就突然出現在左宗棠的眼前,船政的歷史由此開始。 而寧波造船廠的廠長維爾尼,因為在1864年初就被法國海軍派往日本,負責幫助日本建設橫須賀造船所,沒有能夠直接參加到日意格、德克碑協助中國建設船政的活動中,否則他或許就將成為船政的第一任法籍總工程師。不過,有跡象顯示,作為造船專家的維爾尼,在制定船政建設一攬子技術方案方面,為并不是造船專業人員的日意格、德克碑提供了重要的幫助,日意格在擬定船政建設計劃時,曾專門前往日本與維爾尼商討。維爾尼的參與,使得中國的船政和日本的橫須賀造船所在布局、建筑形式、功能設定等方面都出現了很多相似之處。 在寧波組建船廠的成功經歷,無疑是日意格、德克碑敢于承攬協助建設船政的重要底氣,而這段經歷,顯然在維爾尼幫助日本建立第一個隸屬中央政府的造船機構時,也具有特殊的經驗價值。 寧波造船廠廠長維爾尼 19世紀70年代拍攝的日本橫須賀造船所。橫須賀造船所引進法國技術,其規劃、建筑樣式與船政惟妙惟肖,橫須賀的法國技術團隊人數和船政驚人相似,都是45人。
查看詳情